铁血劲旅:英雄十一师的五重不朽丰碑配资平台大全
2023年6月,只身前往古城西安拜望张平,我们兴高采烈聊起了英雄11师的西藏征战往事,临别时,他把自己精心编著的《雪域雄师》慎重签名赠送了一本给我!
翻开图文并茂的《雪域雄师》,它似一部尘封的战争卷册,一支铁血部队的轮廓,在风云西藏的解放硝烟中愈发清晰——步兵第十一师,这支从陕北革命烽火中诞生的英雄劲旅,在近百年血火征程中,以五个“最”的传奇,刻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。
血脉深处燃烧着红军永不熄灭的星火。作为陕北红军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建制部队,11师犹如从革命源头奔涌而来的赤色洪流。当革命浪潮在西北大地汹涌澎湃之时,她便是其中最具韧性的浪花;当时代风雨激荡,她又是那支始终屹立不倒的劲旅。无数红军连队的番号在她序列中依然闪耀,这是融入骨髓的红色基因,是穿越岁月依然澎湃的忠诚血脉,更是人民军队从筚路蓝缕走向钢铁雄师最珍贵的活态见证。在十一师的营盘里,红军精神从未褪色,代代相传,化为无坚不摧的信仰力量。
她的忠诚镌刻在祖国最艰苦的边陲。当许多部队在相对安宁的内地驻守,十一师却以磐石之姿,长期镇守于自然条件最恶劣、环境最复杂的艰苦地区。茫茫戈壁、巍巍雪岭、人迹罕至的旷野边疆,都成为十一师官兵日复一日坚守的阵地。这里氧气稀薄、朔风如刀,物资运输艰难异常,但“艰苦”二字从未压垮这支英雄部队的脊梁。他们用双脚踏量国土的辽阔,用青春抵御边关的荒寒,用生命诠释着“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”的如山重诺。在漫长的岁月里,他们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扎下了最深的根,用真诚尊重与模范行动架起了军民团结的坚固桥梁,将祖国的温暖与力量,深深烙进各族同胞心中。
她的功勋在战火中淬炼得无比辉煌。全国解放的礼炮声犹在耳畔,十一师征战的脚步却从未停歇。从西北剿匪到边境反击,她是解放后参加实战最多的部队之一。
在西藏剿匪战斗叙述里,《雪域雄师》有这样一段叙述:当叛匪遭受打击,大股被歼,余匪化大为小,分股流窜至偏僻地区活动时,由于牧区辽阔,叛匪活动仍有很大的余地,加之情报来源困难,难以获得及时可靠的情报。有时则因为叛匪流窜性大,侦查到叛匪后再组织兵力围歼,容易失掉战机。在此种情况下,适时组织兵力边侦边打,是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。11师在进藏平叛的头两个月中,共作战45次,其中运用这一手段抓住战机歼灭叛匪即达10次。
每一次出征,都是对和平的誓死捍卫;每一次凯旋,都增添着共和国盾牌的分量。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无畏的战斗意志,早已融入这支部队的灵魂,使其成为人民军队中一把时刻准备出鞘的利剑。
最令人震撼的篇章,当属1962年那场气壮山河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。在决定全局的决战时刻,十一师主力受命执行一次足以载入世界军事史册的壮举——大纵深战役迂回。
在《雪域雄师》一书中,有这样一段描述: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,第11师主力实施的大纵深战役迂回路线,全程250公里,突入敌后180公里,6千多名指战员和民工在迂回途中,翻越了5座海拔4000至5000米的高大雪山,穿过了2个冰川山口,爬过了7座陡险峻岭,通过了5段危险的绝壁栈道,攀越了数十段陡峭的石峡阶梯,涉过了1条寒冷刺骨的冰河,在漆黑的夜间走过了长长的山间羊肠小道和乱石路,忍受了从波辛山口至拉干村60余公路整整一昼夜缺水的干渴,经受了浓雾严霜等种种困难的考验。
在被称为“世界屋脊”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,他们以钢铁意志对抗着极端险恶的环境:翻越海拔数千米的冰峰雪岭,强渡刺骨湍急的冰河,在几近垂直的峭壁间艰难跋涉。高原的稀薄空气扼住喉咙,严寒无时无刻不在吞噬体温,后勤保障更是命悬一线。然而,十一师将士们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:他们以惊人的速度,在敌人完全无法预料的绝境中完成深远穿插。
当这支如神兵天降的队伍突然出现在印军深远后方,彻底切断了其核心退路与补给生命线时,敌军精心构筑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。这场艰苦卓绝、胆略超群的战役迂回,以其距离之远、道路之险、敌情之复杂、插入纵深之大、对战局决定性影响之巨,铸就了我军战役迂回史上的巅峰之作。这是用脚板丈量的忠诚,用意志征服的绝境,更是十一师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战斗精神最璀璨的迸发。
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,11师主力成功实施大纵深战役迂回的战例,在我军战史上的480多次战役中,堪称迂回战法之最,一直被领率机关、部队和军事院校作为经典战例之一,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,借鉴其经验。
英雄11师的非凡之处,正在于这五个“最”所熔铸的不可替代的传奇:她是中国近代血脉最红的王牌部队,承载着红军永不磨灭的火种;她是驻、训、战扎根最艰苦地区的部队,将忠诚镌刻在祖国的极边之地;她是家国情怀融入最深的部队,在少数民族地区谱写了军民团结的壮美诗篇;她是与时俱进砺剑最勤的部队,在实战硝烟中淬炼出无坚不摧的锋芒;她是多年战功最卓越的部队之一,以如山的胜利捍卫着共和国的尊严。这五个“最”,如同五根擎天巨柱,共同撑起了十一师不朽的英雄丰碑。
合上《雪域雄师》,思绪穿越11师血与火的征程,一种深沉的力量在血脉中激荡。那冰河上负重前行的剪影,雪峰间挺立不倒的旗帜,以及枪林弹雨中无畏冲锋的呐喊——这一切并非尘封的遗迹。它们是融入民族精神长河的不灭星光,是时代前行中永存的意志坐标。
11师的足迹启示我们,真正的英雄主义,是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选择负重前行,是身处绝境仍能迸发扭转乾坤的力量。这支部队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担当,早已超越了战史的范畴,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图谱中一座永恒的灯塔。在和平的阳光下,十一师的精神依然是照耀我们前行的星辰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那份为崇高理想而战、为人民福祉而守、为国家尊严而搏的铁血忠魂与坚韧意志,永远是支撑一个民族、一支军队乃至每一个个体穿越风雨、走向未来的不朽脊梁。
当我们享受着岁月静好,在纪念碑前献上鲜花,当我们在盛世欢歌中回望,请铭记这支铁流劲旅——步兵第11师,她那五重不朽的丰碑上,不仅铭刻着过往的荣光,更永恒地昭示着一个民族挺立的脊梁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。
作者简介:
贾洪国:1968 年生人,西藏军旅五年,双流县报记者十年。出版有个人文学集《 一花一世界 》《 人生足迹 》 《 风兮雨兮》。近年来,主要精力用于采写《寻访战友故事集》,目前已完成了《军旅宥坐——寻访战友故事集》两册,50万字已汇编成书。因为“人在变老,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!”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,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,一念花开,一念云起,在时光中拈花微笑,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。
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